Sohu汽车频道
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Sohu汽车频道昨天是车展的第一个观众接待日,又赶上双休日,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已经不能再简单地用“拥挤”来形容。国展中心公布的“官方数字”是:昨天一天共接待观众人数8.6万人,如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逃票者,估计可达9万人次。但这一数字受到本报车展报道组所有记者的质疑。他们说:“7日观众人数就达到8万了,从8日现场热闹程度看,观众人数绝对不可能只增加了1万人。”
虽然车展期间北三环西向左转至国展的方向已经提前下了交通管制令,但是国展周边的交通还是没能逃过陷入瘫痪的窘境。
昨天上午,记者在国展北侧的天桥上看到,向南方向的车流已经排了足有500米长。而北三环静安庄东西向车辆压力更大。刚刚从双安乘车来看车展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乘坐的公交车从和平街北口到静安庄仅一站地的路程就走了半个多小时。记者了解到,许多司机为了避开拥堵都绕道改走和平西桥。一位观众表示:“车展毕竟是两年才一次,这样的场景没来前就想象到了。”
上午9时,进入展览中心东门两侧的天桥已经被急剧增加的人群堵死,只能容纳两人并行的天桥楼梯上密密麻麻地并列起四列纵行人流。上午10时左右,记者终于随着拥挤的人群慢慢挪到了国展中心的门口。手持入场券的观众纷纷往入口处挤,维持秩序的警察、保安面对汹涌而至的人流不得不爬上入口处的栅栏以躲避冲击。
昨天,国展为了应付公众参观日人流高潮的到来,又增加了一百多个保安人员,其中仅劳斯莱斯展位就增加了12名。
为了能和香车美女靠近,看车的人有的爬上灯架,有的登上二楼在高处观望,举着摄像机的客人干脆低头不看,只一心垫着脚将摄像机举得高高的。
“你在哪儿?”这句话是昨天记者在车展上听到的最频繁的一句话。无论在展馆外还是展馆里,记者随处可见拿着手机找同伴的参观者。而有的参观者显然是有备而来,腰里别着对讲机,联系起来既方便又省钱。
躺在摇篮车里的婴儿、互相搀扶着60岁的银发老者、傍着先生的孕妇、拄着拐杖的行动不便者,逛车展的啥人都有。
一对银发老夫妇说,我们俩都62岁了,前几次车展没去看,这次可不能错过了,想到车展上看看有没有适合老龄人开的车。老先生打趣地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车展了。
记者在8号展馆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先生在人流中缓缓而行,他左手打着厚厚的石膏,腿也不利索。他说,手脚都是给摔伤的,两年一次的车展不看太遗憾了,思来想去还是咬牙来了。
上午九点钟左右,5号馆前参展的一部分厂商开始向参观者发放车展资料及一些小礼品。参观者听说厂商有礼品赠送之后,纷纷涌向发放台。上万名参观者竟围着2至5号馆排了一圈。由于2至5号馆是连着的,所以队伍又绕过2、3、4三个馆回到5号馆前,盛况空前。
虽然两荤两素的盒饭15元不够便宜实惠,但是昨天中午,在车展上多数观车人想花钱吃都没地方买。午饭时间记者看到,还没20分钟保温箱里全数的盒饭就都变成了二楼饭桌上的餐盒。记者了解到,由于盒饭的售卖者没有考虑到8日人数增多的因素,8日的送餐数量与平时没有变化。
昨天,还没到国展里面,仅仅是在三元西桥,记者就看到路面上、过街天桥上铺满了垃圾。最多的是名片,其次是宣传单,厚厚的铺了一地,竟像给地面铺上了地毯。到了出口处,则全是一地的废票。
在8号馆,很多参观者都坐在馆里宽大的窗台上休息。但有一位参观者把皮鞋和袜子全脱了,光着脚踩在窗台上。周围的人看到了,全都撇着嘴,坐到别处去了,而这位参观者仍不以为然,继续光着脚坐在那里。
在国际馆,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阵猛烈咳嗽后,捂住了嘴想要找吐痰的地方。看看四周都是专心看车的人,当即一低头吐在了地板上。吐完后似乎又觉得这样吐在地上不太好,伸出脚使劲地蹭了蹭。
“北京车展看新车,北方市场买新车”,昨天,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三辆写着“看车班车”的大客车在国展周围打转
与国际车展人山人海相比,昔日生意兴隆的车市这几天冷了。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周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车展已经把北京人购车的激情调动起来了,看完车展有购车欲望的,可以直接搭乘看车班车去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挑车选车。


